在醫院日復一日無盡的門診中,進進出出的病人裡,這天陳婆婆在我面前坐了下來。
她是一位八十四歲,身體硬朗的婆婆,去年底在外院確診青光眼,也開始每天點藥水的生活。生性樂觀的她,對於治療建議都表示會積極配合,但是由於眼壓控制不穩,所以轉診到我門診。
首次就診時,她說她這半年來每天都在跟點藥水奮鬥,從一開始的一罐藥水一天一次,一直增加到現在的四罐藥水一天十次,最近由於醫師覺得眼壓不夠穩定,還建議她要口服降壓藥。
她打開隨身攜帶的化妝包,裡面有的不是常見的保養化妝品,而是各種顏色的青光眼藥水瓶和降壓藥物。「點這麼多藥水,為什麼我的眼壓還是下不來啊? 這樣下去會失明嗎? 」「我每天都很認真點藥,為何愈點愈痛、愈點愈模糊? 」
語氣裡盡是挫折,還有藏不住的不安。
正確點藥(=有效使用藥水)
陳婆婆的問題,其實也是許多青光眼病友常遇到的問題。一言以蔽之,就是如何正確點藥?跟多數口服藥,只要按時吞下去就會有效,或一般保養用眼藥水點了症狀就會改善不同,正確且有效使用青光眼藥水,是有訣竅的 ;先講原理 :
藥水停留在眼表五分鐘,才能有最大(吸收)效果
藥水停留在眼表五分鐘,才能有最大(吸收)效果
藥水停留在眼表五分鐘,才能有最大(吸收)效果 (重要!)
那實務上要怎麼做,才能確保每天、每次的效果都最好呢?
1. 平躺點藥
躺著點藥,藥水不易流出來,留在眼表的量才會最多2. 一次一滴,點完輕輕閉眼
雖說每種藥瓶設計不同,但點下一滴藥水,多少就會溢出一些到旁邊眼周;這跟眼球天生大小有關,有人建議點藥水時拉開下眼皮,讓藥水自然流入眼白下方的空間(下穹窿),不過實務上,只要能讓一滴藥水正確落在眼表面即可。
點完輕閉眼,是為了避免眨眼或緊閉眼睛,造成藥水溢出眼睛或排入鼻淚管,降低藥效。
3. 按壓眼頭,五分鐘三百下
眼頭,就是指眼睛內側最接近鼻子的地方(眼內眥),點藥後用手指輕輕按壓五分鐘(可定鬧鐘或數三百下)。這樣做除了可延長藥水留在眼表時間,提升10~20%降壓效果以外,更能因為減少藥流入鼻淚管,降低藥跑到喉嚨產生的苦澀感,以及經由鼻黏膜吸收後潛在的全身性影響。有人會問,一定要五分鐘嗎? 其實大部分眼藥水只需要1-3分鐘,但為了最大化青光眼藥水的吸收,及避免兩種青光眼藥水因為投藥間隔過近,造成效果稀釋,建議病友在使用青光眼藥水後,按壓眼頭五分鐘,以求效果最大化。常見的點藥錯誤:
1. 沒躺著點、點完用力眨眼、沒輕壓眼頭五分鐘2.點不準、一次點太多滴
3.忘了點
後面兩點,其實在許多年紀較大、記性不好、手部不靈活的長輩中,是相當常見的--但是通常長輩們很少意識到自己忘了或點不準,這時就必須借助親友的力量,幫忙點藥。而醫護人員的角色,除了強調正確點藥的重要性外,更要去注意到哪些病友有執行正確點藥的困難,進而提供協助。
開頭提到的陳婆婆,經過我們醫護團隊衛教後,已經瞭解正確點藥的重要性,但由於手部退化靈活度下降,最後改由家人幫忙點藥,目前一天只需點一種藥水,睡前一次,病情就能穩定控制。後來回診時候她跟我說,「現在一天只要一次,眼睛舒服,日子也快活多了!!」
陳婆婆之所以能快速改善,除了自身努力外,更有賴親友幫忙(家庭支援),但實務上也常會遇到缺乏家庭支援的病友(如,獨居),以往這地步大概就只能考慮手術降壓,但手術術後照顧又是一個難題。近年來科技進步,開始有所謂的持續釋放型降壓藥物上市,原理是藉由不同載具(如淚管塞,眼內植入物等),只要經過一次醫師處置,病友就不用天天點藥,也能達到長期降壓效果。預期在不久的將來,也會引進台灣,相信對青光眼病友的生活品質會有大大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