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

青光眼手術新境界- 談微創青光眼手術(micro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, MIGS)


之前我們提過青光眼治療,包括眼藥水、雷射,和手術。使用時機因人而異,只要病患和醫師好好討論,一同努力,理論上就能和青光眼和平相處一輩子

但是,現實往往不會按照計畫走。

病「我的眼壓控制好像時好時壞,這樣會不會惡化啊?」
「不過你視神經不好,手術併發症風險較高........」

「我兩罐藥水一天要點三次,上班太忙常不能點,我擔心惡化,可以開刀嗎?」
醫 「不過你高度近視,手術風險較高,視野又沒惡化啊」

「我都按時點藥」家屬「他年紀大常忘記,自己住沒人幫他點藥,可以手術嗎?」
醫「但是手術術後照顧和恢復期較長,我怕他獨居傷口顧不好......」

數十年的難題

青光眼治療數十年來的難題就是,擁有強力降壓效果的傳統手術,卻也伴隨高併發症風險。

當患者因為各種原因,藥物雷射逐漸失效,或產生無法忍受的副作用,需考慮手術,但除了少數明確開刀好處大於風險的患者外,多數患者在和醫師仔細討論風險得失後,最常得出的結論,就是先點藥水觀察看看。

這併發症風險,除了和醫師本身信心有關外,還是跟青光眼手術原理,就是一個對抗自然的過程有關(註:身體傾向癒合傷口,長久下來手術做的排水管就逐漸癒合失效),每個手術過程,甚至術後照顧,對於醫師來說都充滿變數和挑戰,大概只能用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」來形容吧 !

近年來由於技術進步,併發症風險已經大幅下降,但相較一般外科手術還是偏高,於是近年來就有不少人提倡所謂的微創青光眼手術(Micro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, MIGS),希望能填補藥物/雷射和手術治療中間的需求空缺(Unmet need, 如下圖)


微創青光眼手術(Micro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, MIGS)

先說結論
傳統青光眼手術 : 降壓效果強,併發症機會高(高風險,高報酬)
微創青光眼手術 : 降壓效果較弱,但併發症少(低風險,中報酬)


種類與效果

微創青光眼手術目前從降壓機轉,可分為下列幾類 :
(註1: 由於各家產品原理效果不盡相同,目前國際學會習慣用商品名稱代表其執行術式)
(註2: 由於MIGS目前是百家爭鳴階段,故下面僅列常見者,如有缺漏還請不吝指教)

1) 經許萊姆氏管排水 (Canal-based drainage)

利用各種方式(導管、支架,或是其他特殊醫材)改善小樑網透水性,強化房水引流至許萊姆氏管(Schlemm's Canal),提升傳統途徑(conventional pathway)的排水效果。

優點是相對快速、安全,缺點是大多數醫材只能單次使用、價格昂貴。
效果約等同(減少)一個藥水。

代表性手術: iStent (有分為第一、二代),Hydrus, Trabectome, Kahook Dual blade, Ab Interno Canaloplasty (ABiC) , TRAB360 /Visco360/Omni system,Gonioscopy-Assisted Transluminal Trabeculotomy(GATT)

目前台灣只有引進iStent (第一代),全自費。

2) 經上脈絡膜排水(Suprachoroidal drainage)

利用各種導管,將防水引流至上脈絡膜空間(suprachoroidal space),強化非傳統途徑(unconventional pathway)的排水效果。

優點是效果更強,缺點是較多併發症、價格昂貴。
效果因人而異,平均可降壓三成同時減少一個藥水使用,有的患者可以完全停藥。

代表性手術:CyPass(目前因為安全性因素,於2019年初全球性召回),iStent Supra。

目前台灣沒有相關產品。

3) 經結膜下排水(Subconjunctival drainage)

這是最被期待的微創類型。
原理是利用精心設計的微細導管,將房水直接從眼內引流到結膜下空間(如同傳統手術機轉)。

優點是效果逼近傳統手術,但是傷口小、恢復快。
缺點是價格更貴,且因為排水至結膜下產生濾泡(bleb)蓄水,一樣會有傷口沾黏問題,以及較多的併發症。

代表性手術:XEN gel stent,InnFocus MicroShunt (IMS,仍在臨床試驗階段)

目前台灣有引進XEN,有數間醫院可執行此手術。目前屬全自費,是否納入健保未有定論。

4)其他 

像是新型的眼內/眼外雷射,也被視為微創青光眼手術的一種。
原理主要是利用較溫和的雷射,對睫狀體組織進行燒灼,使其萎縮,降低房水生成。

優點是併發症較傳統雷射減少許多,而且有重複治療的可能。
缺點是價格較貴,多為一次性耗材。


誰適合微創青光眼手術

首先要知道,微創青光眼手術無法取代傳統青光眼手術(就像放置心血管支架,無法取代開心手術一樣)。

微創青光眼手術,只能填補藥物/雷射治療,和傳統手術中間,那塊欠缺的光譜。

目前臨床上考慮使用微創青光眼手術的情況,有兩種

1.早/中期青光眼目的在減少藥水依賴,改善品質積極降壓,避免長期惡化。
2.晚/末期青光眼傳統手術風險過高,用微創手術降壓,降低手術風險


最後,適不適合使用微創青光眼手術,建議跟您的醫師仔細討論後決定